作者:Shenzhan Liao /申展
感谢周懿女士对该文的贡献。
封面照片:明代琵琶(1368-1644),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19年9月13日晚,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之夜,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就着月饼、点心,或许还有音乐的陪伴,仰望明月,闲坐聊天。在曼哈顿的华美协进社,一位纽约的中国音乐家周懿,捧着一个梨形的四弦乐器,问一屋子的观众:“你们知道这个乐器叫什么吗?”
大家都笑了。周懿身后的屏幕赫然写着:
“Pipa 琵琶”
每个人当然都答对了。
琵琶,英文作为Chinese lute的一种,号称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让世人惊艳。根据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Heilbrunn艺术编年史,琵琶在北魏时期(386-534)从西方和中亚传至中国,到了唐朝(618-906)——中国古代最据国际性的时代,兼容并包多种多样的世界文化——得以流行起来。
琵琶的音色优美而且极富表现力,且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关于琵琶流传最广的故事正好也跟中国最强盛的两个朝代——汉朝和唐朝——相关。汉元帝(公元前48-33)著名的妃子,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被汉元帝以和亲为由嫁给匈奴单于,以保证汉王朝与匈奴帝国相安无事。王昭君常常手捧琵琶出现在中国绘画中,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可以抚慰她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体现“昭君和亲”在文化传递上的意义吧!)
唐朝是琵琶空前流行的时代。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的《琵琶行》对琵琶做了详细而生动地描述: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节选)
但是,对琵琶的起源稍作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它的历史并非那么简单直白。
早在东汉(25-220)末年,琵琶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应劭著的《风俗通义》中:
“批把,谨按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
这也许是琵琶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从中亚传至中国的证据。不过,中国的典籍中还记载着一种更早的乐器,被称作“秦琵琶”或者“秦汉子”,源自秦朝(公元前221-203)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打击乐器“鼗”。
(作者注: “鼗”字很少见,虽然看起来很艰涩,不过并不可怕,类似的乐器就是今天的“拨浪鼓”! )
把鼗倒置,并鼓上弦,就是秦琵琶——一种圆身直颈的弦乐。东晋时期(266-420)“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对其进行改造,并且推动它风行一时,后来秦琵琶就干脆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阮”。
阮和琵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也说明琵琶或有它自己的发展史。当代学者通常把琵琶的起源追溯到约公元前一世纪出现的一种叫“Barbat”的波斯乐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许多学者以东汉末年刘熙(约公元200年)的著作为据: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释名 释乐器》)
唐朝琵琶梨形曲颈,与Barbat有某种明显地形似。而且,与Barbat一样,早期的琵琶是横着弹的,而且用一个拔子弹拨。直到15世纪的明代,琵琶才改为直立,并用手指戴了假指甲弹奏。这些技术上的改进让音乐家们可以更得心应手地用琵琶弹奏更复杂的曲子。
对于琵琶来历和称谓,我自己形成了两个理论。一种理论是在Barbat传到中国之前,秦琵琶已经出现,但后来被改名为阮,所以,中国本土发明的名字”琵琶“,就被借用来称呼舶来的波斯乐器。久而久之,该乐器不仅在中国生根,而且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
另一种理论是,琵琶本来就是发明给起源于Barbat并传至中国的乐器,——中国东汉末年的记录表明其传入年代大大早于大都会博物馆资料提到的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乐器“阮”, 被称作“秦琵琶”,因为其与琵琶相似,但名称上又需要与舶来的琵琶有所区别。
不论来源如何,琵琶现在在中国仍然很流行。琵琶,以及中东的乐器Oud和日本的Biwa,在起源上都与Barbat关联。文化的传递和相互影响,穿越时空和地理的界限,在它们的故事中都得以体现。琵琶尽管起源于“异邦”,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
当周懿弹着一支曲颈琵琶,演奏一首根据唐朝敦煌乐谱谱曲的《西江月》时,所有的观众都深浸其中,关于琵琶扑朔迷离的起源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了。说到底,超越语言和时空的音乐,对于纽约的琵琶之夜,再合适不过了。
纽约Astoria
2019年12月21日,冬至
“茶话中国音乐:琵琶”,周懿/廖申展现场录像
附:
西江月. 敦煌曲子词
女伴同寻烟水,今宵江月分明。柁头无力别,一舡横。波面微风暗起。
懒棹乘舡无定止。拜词处处闻声。连天红浪侵秋星,误入蓼花丛里。